三峽茶鄉輕旅行 友善環境護土地
三鶯社區大學校長黃榮護說: 這邊有很多的茶行,茶行的背後都是幾代這樣的下來,然後他們培養的這些的自己的子弟也好或是製茶師非常多,那其中比較有名的幾位我們就一一的去拜訪。尤其是碧螺春、龍井,這些的產製在這裏,技術方面之外,他們有很長的這個淵源。所以為什麼我們製作了這種聽大嵙崁溪説故事,這個流域地圖之後,我們就覺得順著這個流域的故事,不斷的讓不是只是三峽鶯歌的人,而是讓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的許多的我們的好朋友,能夠來體驗。所以今天我們的行程就會到比如説三峽河橫溪,我們叫做溪南的那邊的聚落,慢慢的往裏面去看,然後我們就請製茶國寶級的製茶師,來跟我們有一些的對話。
由三鶯社區大學主辦的三峽茶鄉輕旅行,由專業的導覧老師帶領大家走讀溪南聚落的茶園,實際體驗採茶、製茶,沿途導覧老師還介紹在地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故事。三鶯社大賴素卿老師說: 我們都要追根溯源,我們要飲水思源,要了解茶鄉之旅,就要了解我們的發源地,就是這個地方。其實我們三峽的茶都比坪林的茶還要發跡來得早,其實最好的茶就是在三峽,因為這個低丘陵地,然後它的一些氣候,環境條件還有土壤,都非常適合種茶,那我們現在就是要再重新發揚我們三峽特有的這些產業。
三鶯社大林美惠老師說: 它為什麼叫破布子,跟這個有關係,把它折一折,它的汁液遇到空氣氧化馬上變黑,那蟲咬過也變黑,看起來就是一張破布一樣。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主持人林烱任說: 我們在安溪的移民裡頭,乾隆28年 1763年,我們林家的祖先就來到這個地方拓墾,那麼因為他的家鄉泉州府的安溪縣,這個地方本來就是一個茶鄉,所以隨著移民的腳步,很自然的就會把家鄉裏面的一些產業或一些特色,甚至於一些生活技能就帶到地方來,那因為早期要在這邊生活不容易啊,那所以他們很自然的會利用山區裏面的資源,然後來這個地方做一些種植。
祥興茶行老闆娘李岱霏說: 我們三峽的茶都是手採,你採的位置會影響它下一葉生長的空間跟位置,以前我們栽種面積大概有二千公頃,你們看得到的 一眼望去這個山全部是有種茶的,因為茶樹要矮化,它才會儲存能量,所以它矮化的功能就是希望它在下一個生產循環的時候,它會有產能,所以它矮化呢,第一它會增加明年度的收成以外,它的外觀會比較整齊,因為三峽的茶很有特性就是説,它的萌芽期沒有一定的,那我們三峽的茶是十天一個禮拜就採。
採茶體驗結束後,接著到祥興茶行做手工揉茶及品茶體驗,揉捻是製茶過程中的一道工序,透過手掌力道揉捻出甘醇滋味的好茶。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主持人林烱任說: 我們是希望藉由來辦理三峽綠茶季其中的茶鄉輕旅行,藉由一個遊程的設計,然後把我們三峽在不同的路線上的許多的茶行跟茶農們能夠串連起來,同時也連接這個路線上的一些餐廳或地方的鄉土特色,讓我們來參加活動的朋友能夠得到一個不一樣的一種學習,對茶鄉的認識。那最主要是藉由這樣的活動,它是一個收費的活動,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夢想,希望能夠把這個茶鄉或者是這麼寶貴的這些製茶師傅,推薦給大家認識。所以藉由收費的活動,大家一起來圓這個夢,那我們希望我們的茶農們,他們的用心讓更多人看見,那大家的參與,親身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一個用心,那慢慢的用我們三峽茶來做一個推廣。
坐落在碧綠山林間的大寮茶文舘,是舊大寮製茶廠旳廠長宿舍,2013年重新整修,依循古法修繕,重現昭和時期建築風華。
最後一站來到碧螺春國寶茶師黃文雄先生的茶園,十幾歲開始製茶,至今仍堅持親手製茶,為守護土地,更將茶園轉型為有機茶園。
參加民眾說: 整個三峽茶區我覺得經營得很用心,因為全台灣很難找到一個就是幾乎不用農藥和除草劑的茶區,而且看一下這裏的茶區,其實它不會像很多地方的茶區,是在那種很陡峭的山坡地上面種,那個對水土保持不好,這裡都是在很平緩的山坡地,所以這裡的茶不只品質好,而且是對環境是很友善的。
三鶯社大主秘林惠珠說: 我覺得做為一個活動的策劃跟辦理,我們其實是扮演一個推動者的角色,是一個推手,希望把這樣的一個模式推廣出去,未來今天只要有來過的人,他覺得非常的感性知性,而且收穫很多的話,他推廣給他的朋友,去循著我們規劃的一個路線去走的話,其實我們就達到了,就是説去推動認識地方產業,推動地方觀光的一個成效。
南港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小柚子 三峽報導
文章來源 :PeoPo公民新聞/小柚子/報導三峽茶鄕輕旅行 友善環境護土地https://www.peopo.org/news/580040